第七届青年生命科学论坛在西宁召开
8月29日至31日,第七届青年生命科学论坛暨第六届高原生物学青年论坛在西宁召开。本次论坛由青年生命科学论坛理事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澳门人威尼斯3966承办,青海省生态学会、青海省植物学会、青海省动物学会协办。论坛立足高原,面向全国,吸引了来自国内多所科研院所及顶尖高校的400余名优秀青年科学家、学者及研究生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突破与未来趋势。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澳门人威尼斯3966所长、党委书记陈世龙,副所长杨其恩,人事教育处副处长杨红霞及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生命分会会长罗鸣,秘书长孙宝珺出席论坛。
论坛设置大会特邀报告、专题邀请报告及新秀报告等环节,包括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生物资源与科学利用、医学与前沿交叉、生物技术交叉融合4大主题14个专题,共145个报告。
大会由杨其恩主持。陈世龙代表承办方致辞指出,生命科学是探索生命奥秘、推动人类健康事业发展的前沿阵地,青年是阵地中最具创造力的中坚力量,希望青年科研工作者充分展示生命科学领域最新成果,深入探讨高原生物学特色研究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积极建立学术联系。随后,孙宝珺代表主办方致辞表示,青年生命论坛始终致力于服务青年、凝聚青年、成就青年,为大家提供支持、搭建平台、创造环境。
特邀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作题为“蝗虫群聚信息素的发现、生物合成与应用”的主旨报告,系统阐述了蝗虫群聚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的发现、生物合成前体化合物及关键合成酶4VPMTs的解析、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开发等完整历程。成功实现了对蝗虫群聚信息素的调控,进而完成对蝗虫群聚行为的人工定向干预。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戴俊彪、青海大学研究员赵新全、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执行院长李斌、澳门人威尼斯3966研究员杨其恩分别作了“基因组的设计与合成”“高寒草地生态-生产功能协同提升的理论和技术”“椎间盘再生:多模态力学与多重微环境调控”“牦牛基因组结构变异与适应及生殖隔离”的特邀报告,内容精彩纷呈,为参会者们提供了丰富的学术盛宴。
论坛随后进行了专题报告及新秀报告展示。来自全国各地生命领域的知名专家、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与会代表们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进一步开拓了视野,激发了灵感,促进了交叉融合,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
本届论坛旨在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青年才俊提供一个高起点、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打破地域局限,鼓励跨学科思维碰撞,激发原始创新活力,为推动生命科学研究的跨越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陈世龙致辞
孙宝珺致辞
康乐作主旨报告
戴俊彪作大会报告
赵新全作大会报告
李斌作大会报告
杨其恩作大会报告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大会合影